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正午烈阳,小轩窗,竹方床。

刘金凤在收拾行李,祝桥在旁帮她装书箱,默默无言时,听见有清脆的笑音从门外飘来。几个学妹去外面吃午饭,回来买了浇乳酪的碎冰沙,嬉笑着边走边吃。医馆新扩了一处宿舍,给女性医护包括实习生住,暂时人还不多,不比男生那边拥挤。

女孩们进了院子便放轻声音,免得打扰到午休的同学,但她们的脚步仍然是轻快活泼的。鞋底碾过碎石,招来一声含笑的埋怨,比碎冰还生脆。

前些日子医馆发下了夏季制服,清一色的素白,不少病人觉得像披麻戴孝,不吉利。不过他们换白衣是为了卫生,方便及时发现脏污免得不经意间传染病灶,同时制服要定期漂洗消毒,染色太浪费了。

年轻的女孩们倒是很喜欢白制服,衬人俏丽,她们穿着新制服穿行在病房之间,像是飞鸟的白羽,踏着绿叶唱歌,在夏日闪着耀眼的光芒。

刘金凤听着她们的声音,一瞬失神。

祝桥阖上书箱,扫了一眼宿舍内的陈设,衣物之类他就不方便帮忙了。空手站着有些尴尬,他便去打盆水想把门窗擦一擦。

其实哪有灰尘呢。知道自己要走,这几天刘金凤都没睡好觉,半夜一遍遍擦拭宿舍里的桌椅板凳,想在告别前多留一些记忆,后半生时时拿出来看看。

“桑叶说她在藏书馆等你,”门窗都擦过一遍,实在无事可干,回头见刘金凤还拿着两件衣服耗时间,祝桥忍不住说道,“你应该去看一看。”

“……有什么可看的。”刘金凤狠狠心,将衣服团一团便丢进箱笼里,“看的越多越不舍得。”

她站起身照样把其他衣服随意塞进箱子,都是她自己赚钱在成衣铺买的,家里看不上这些形制古怪的服饰,回去必然要她丢掉或者收起来不许再穿。外面早有人说女郎穿这些服裳是离经叛道,母亲说过几次要她换衣服,只不过她不听罢了。

别的衣服丢掉也就算了,在学院医馆领过的几身制服却要好好收起来,然而刘金凤找了一圈,唯独少了今夏新发的这套。

祝桥站去门口才说:“桑叶拿走了,她说你不去见她就别想要了。”

今天藏书馆正式对外开放,无论百姓豪绅,凡是得闲的都要来看个热闹。榆宁藏书馆规划许久,在刘金凤的记忆里,外祖父去世那年县主便有此心,在榆宁北城划了超大一块地用以建设。除藏书阁、阅览室外,藏书馆内还将设学宫与“论道场”,估计是投入太多而需求又不算紧迫,经常发生将经费暂时拨去其他项目,工程暂缓的情况。

藏书馆虽是官府主导建设,但民间也出力不少,有刘金凤外祖这般捐书的,也有百姓大户捐砖捐墙的。

支持文教是大善事,纵不为现世扬名,也可为子孙荫福。余仞不知道是哪种心态,赶上尾期建设,直接为藏书馆捐了一排阅览室,他手下的大小商人又捐木料工匠,将桌椅书柜添置齐全,开放日便可交付使用。

楚戈与顾夫人联名捐一座四层的藏书楼,并捐藏书二百、抄本若干。宁州本地大小官员纷纷效仿,新遂、仁春、榆宁三县捐主体的砖瓦,往下一等县城捐木料,再往下经济不大发达的便量力而行,捐树苗花草即可。

云桐本以为这些就够热情,哪知外地也来凑热闹,庆州江州同样有人捐赠,连北面胡人都按中原礼仪送了榆宁三牲。

百姓不能与大户官府相比,有心的便挑一担土来,顺便带着小儿来瞻仰学宫,沾沾文墨气。榆宁学院捐藏书,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毕业生捐手札,在校生自己烧砖捐赠。祝桥带着刘金凤在外墙找了几遍,终于找到医学院学生捐的那批砖,上面刻着他们的名字与生年籍贯。

总之藏书馆工期慢,也有一部分是为了理清这些捐赠,或归账,或设计怎么把大家的心意展现在显眼处。

云桐专门挑了一个好记的日子开放藏书馆,然而许多人都体会不到她的良苦用心,与她兴奋的点重合不到一处。

云桐认为官办图书馆,对外开放阅览,取消了知识的门槛,让书籍成为大众人人皆可得的事物,本身就有非凡的意义。但本地人很少去探究这些虚无宏大的理想,他们更务实的关注藏书馆对外开放的书籍,哪些是孤本哪些是孤本的抄本等等。

藏书馆收录百家著作典籍,颇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来者不拒。书籍展览排布也很有意思,可能一位儒家学子正为满墙先圣经典炫目,回头就能看见某朝某位文人著的“伪经”;可能别家学子发现自家先哲与对家挨靠比邻,偷偷挪换位置将自家摆到上位;可能有法家学子内部拥簇不同学说,怒极当场出门辩法,进而上升至人身攻击,然后大打出手被罚款逐出门去,仍不长记性,下次照旧。

很有先人遗风。

老先生们也不比学生沉稳多少。在这个句读文法,甚至典籍的解释权都被“学阀”垄断的时代,士族家学、藏书决不能轻易授示于人。榆宁要建藏书馆,有些传世家族或学派纡尊降贵似的,送来自己对经典的注释,暗示榆宁推广。榆宁照收不误,然而从不尊哪家为显,态度暧昧,勾引更多学派继续送书。

老先生们恨榆宁左右逢源,却又割舍不下榆宁递来的光明大道,不仅送书,还要上“公开课”。哪怕只有零星几个人的小学派也想在学宫宣扬本家学说,培养徒子徒孙,以期代代传承,乃至登临天子堂,成为统御天下的思想——不过那就是太远的后话了。

榆宁虽不以官方名义采用哪家注解,然而榆宁学院所用教材却能从侧面体现官府的取舍偏向:只要言之有物,各家皆可讲,各家皆可用。这种态度无疑鼓励了学术争鸣,学宫还未建成,论道场先被各派捐的砖土桌椅挤满,都想自己先讲第一场,谁也不肯想让,直到藏书馆管理处组织抽签排座次,这才干休。

唐显也是读书人,感受着藏书馆内不知多久才能平复下来的狂热气氛,心中颇有感触,叹道:“明明你没有这方面的野心。”

两人乔装而来,扮作兄妹。唐显知道身边女郎其实只是喜欢盖“奇观”而已,藏书馆尚有些部分未建设完成,她就已经对学宫后续经营感到厌倦,开始寻找下一个玩具了。建设、传扬这片文化乐土的蓬勃野心,是他、是这些文人的,而女郎现在只关心——

“为什么这么多老夫子都作不出一篇歌颂我的文章?”

云桐叉腰气闷道:“学院的学生也就算了,骈四俪六是他们的选修课,为什么外面的学生也不赞美我?”

唐显让自己平静下来,慢声道:“你想要的话可以让人给你写。”


页面连接:http://www.doryang1.com/read_0_owybf/xfxwowwz.html

无名小说网 69中文网 第八区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闪爵小说网百书楼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