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东江军要走了,蓟镇已经残破,崇祯要尽快建起京师的外围防御,以战马换火枪,想法可以理解。

一匹战马换一枝火枪,对于东江军来说,不吃亏,还赚了。何况,这是皇帝的意思,也不好拒绝。

至于泄密的问题,自从东江军开始大量装备,郭大靖就没担心过,也知道防不住。

燧发火枪的问世,并不意味着就能推广应用。这里面有一个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应用的急迫性。

况且,在目前明金形势消涨,战略形势大转变的关键时刻,还担心这些多余的问题,实在是不智。

按照明朝现在的技术水平,制造燧发枪不算困难,但体制不改,腐败不除,造出来的火枪也不堪用。

从上到下都烂透了,再好的政策也执行不下去,或者被下面的歪嘴和尚给歪曲成了恶政。

现在,有了一万五六千匹战马,飞骑恢复实力,并大幅扩充,已经没有了困难。

“半年时间,能不能训练出一万飞骑?”郭大靖举杯向旁边的刘兴祚示意了一下,笑着问道:“七八月份,某准备再展开一次攻势。”

尽管建虏收缩了防线,但在郭大靖看来,不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收复这些土地也不是太稳固。

此次跨海远袭,可以说是让郭大靖打开了思路。充分利用水师之利,使建虏左右支拙,不得不分兵,便是下一次军事行动的宗旨。

在辽东,有两个地方是建虏必须要死守,不能够轻易放弃的。

一个是辽沈,那已经是建虏的统治中心,沈阳更相当于都城所在,还有老奴的坟墓。

另一个则是赫图阿拉,建虏所谓的龙兴之地,尊称为兴京,也就是原来的建州卫。

赫图阿拉与辽沈相比,虽然在经济、军事上的意义并不算大,但政治意义非同小可,相当于建虏的老家。

老家有难,建虏不可能不救。因为一旦被毁,对于民心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

郭大靖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便计划着沿鸭绿江北上,翻越长白山脉,直捣其老巢。

天启四年,东江军曾派出一支部队,沿鸭绿江秘密北上,进入长白山区,在后金的大后方进行袭扰,在高岭、沙松牌接连获胜。

因为是小规模的特潜队中,也是袭扰作战,此次深入敌后的战果并不大。

而郭大靖的行动计划,至少要出动一个协,再加上炮兵和飞骑,达到近两万人马的规模。

最好能毁掉赫图阿拉,给建虏造成心理上的沉重打击。即便达不到这个目的,也要迫使建虏不得不分兵,加强建州卫的防御。

要知道,现在建虏的主力基本上都盘踞在辽沈,这对东江军在辽南的行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所谓批亢捣虚,敌人哪里虚弱,就攻击哪里。使其疲于奔命,始终陷于被动。

况且,建虏收缩防御后,放弃了镇江、宽甸地区,便不能对鸭绿江上的船只进行有效监视,用水师溯流而上,潜入敌后的行动就更具有隐蔽性。

而建虏在京畿遭到重创,皇太极被活捉,也势必影响到朝鲜的态度,应该能够提供更多的便利。

刘兴祚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脸色有些涨红地说道:“别说一万,只要战马足够,两万也不在话下。”

停顿了一下,他又嘿然笑道:“当然,时间越长,训练得越好,战力也是越强。最好再宽限两三个月,保管达到目前的水平。”

郭大靖微笑颌首,不再继续就此话题深入。

半年并不是准确的时间,八九月份也可,那时节的天气也比较炎热,建虏也不是很适应。

打仗嘛,也讲究个天时。就象建虏的发动,多在秋冬季节,也是出于自身的考虑。

一万多步兵,再加千八的炮兵,飞骑呢,有个三五千,就足以在赫图阿拉搞出大动静。

模糊的作战计划逐渐在郭大靖的脑中逐渐清晰,特别是有了火箭这种便携的类似火炮的武器,他对于获胜的把握更大了。

“郭帅,末将敬您一杯。”又有将领上前敬酒,打断了郭大靖的思绪。

郭大靖言笑殷殷,举杯一饮而尽,直觉得胸中火热,恨不得马上就回到辽东,再与建虏厮杀较量。

………………

长长的队伍松松垮垮,在寒风中向着家乡前进。

这些都是被掳掠的百姓,就在这年关将近的时候,却不能呆在温暖的房屋中,回到所在的乡镇,也是一个破烂的家。

好在,他们都背着不少干粮,带着东江军每人发放的二两银子。如果由官府来处理这件事,肯定不会如此宽松。

沿途的村镇县城,很多已经被建虏蹂躙,新任的官吏忙于地方重建,也给这些返乡的百姓提供不了多少的帮助。

“家里的盆盆罐罐应该还在,苦是肯定的,希望官府能够赈济,别误了春耕。”一个中年男人停下脚步,把松垮下来的粮食袋重新背好,叹息着。

魏庆和摇了摇头,看了妻子一眼,温声道:“累了吧,咱们歇歇?”

妻子犹豫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前面那片树林挡风,看着好象有人生火,咱们就到那里歇会儿吧!”

魏庆和痛快地答应着,携着妻子,很快就来到了前方小树林。

已经有不少百姓在背风的地方生起火,围着火堆,烤着饼子,有的还用带的瓦罐烧着雪水。

“大兄弟,不用捡柴烧火了,就在这火堆旁将就一下吧!”一个脸色黝黑的汉子招呼着,身旁有两个十来岁的孩子。

魏庆和犹豫了一下,向妻子投来征询的目光。

妻子看到那两个孩子,其中有个丫头,亮晶晶的眼睛眨巴着,不由得抿起嘴角,轻轻点了点头。

两家人围着火堆凑到了一起,这样的事情很常见。路途很远,路上互相帮衬照顾,还不是应该?

小丫头身上裹着皮袄,一点也不合身,显得甚是臃肿。少年身上披着半条毯子,一根绳子草草地系在腰间。

百姓中象这样打扮的很多,为了保暖也顾不得许多。很多毛皮袄子,都是从建虏身上扒下来,草草清洗,便分发给了百姓。

黑脸汉子在火上烧着个瓦罐,雪水已经烧开,他把冻硬的饼子放了进去,又加了点盐巴。


页面连接:http://www.doryang1.com/read_0_ofxf/ygzoxmgb.html

无名小说网 69中文网 第八区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麒麟小说网棉花糖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