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贤弟不要激动,你先下去准备,我即刻召集士卒。”

孙皎被董良拉着,只能用力的往下拜了两拜。

“多谢兄长,多谢兄长。日后兄长有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董良笑呵呵的拢住孙皎。

“以后大家都是自己人,这么客气干什么,走吧走吧。快下去收拾吧,早走一刻你家里也就安全一分。”

董良拍着孙皎的肩膀,把孙皎送走。

孙皎千恩万谢的下去召集自己的部曲收拾装备准备离开。

董良见孙皎离开,点手又叫过来了陈到。

董良对陈到嘱咐道。

“叔志,你随孙皎前去吴县,非万不得已,不要动手,我估计,即便不用你动手,孙静也能赢了孙权,即便孙静赢不了,你去努力保住他们全家性命即可。”

“喏!”

陈到并不询问董良这样吩咐的原因,虽然董良从不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但是在刘备的阵营里,没有人不承认董良不聪明。

因为董良的见多识广和对天下大事判断的准确,偶尔还能未卜先知,大家都觉得董良是个难的一见的人才。

所以陈到自己的官位没有董良高,功劳没有董良大,觉得自己也没有董良聪明,董良既然特意叮嘱了自己一些事情,那说明他已经进行了周密的考量。

陈到当然不会自以为是的去反驳,去质问。

众人走后,马良在凑他跟前问董良究竟。

“先生,您为何笃定孙静能赢?今日对于孙皎先恐吓又施恩,又是什么用意?学生驽钝,实在看不出来。”

董良笑道。

“一切都是有因就有果。当初我让主公到豫章谋求出路,也仅仅只是因为孙策刚死,扬州四处叛乱,有机可乘。”

“没想到最后活捉了孙贲孙辅两兄弟,得到了江东许多隐秘的情报,才拼凑出了今天的谋算。”

后世人对三国的了解最多的还是三国演义。

虽然董良对于三国志等相关史书也翻阅过,但是不得不承认,更加深入人心的还是三国演义里留下的印象。

三国演义,本就尊刘,至于孙权,多少就有点配角中的配角的意思。

但是三国演义妙就妙在不完全的脱离现实。

传唱度比较高的人,在三国的历史中也往往能找到原型。

而董良通过和孙贲孙辅交流之后,就发现了一个平时没有怎么注意到的人物。

那就是中郎将孙静。

“孙皎的父亲孙静,跟随着孙坚一起起兵,帮助孙策夺回父亲的基业,今天孙权的三世基业,不说有一半儿是孙静的功劳,但有个三成也差不多。”

董良一边回忆着,一边给马良进行解释。

“从孙氏兄弟口中得知。这个孙静还刚生了几个儿子,而孙静又是孙坚的弟弟,怎么看都是正值壮年,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却偏偏选择了告老还乡,这难道不蹊跷吗?”

“而当初孙策刚刚被刺杀,江东到处叛乱。孙权年幼,威望不足,不得不拉拢董西、张昭等人,还以师礼对待张昭。”

“其用意多少有点学习招揽商山四皓的意思。”

“自己的亲侄子,艰难成这个样子。孙静不出来帮忙,却选择告老还乡。这究竟是政治斗争失败?还是在刻意避嫌呢?”

“古往今来的帝王,都怕身边重臣尾大不掉,但是孙权区区一个套路,将军又面临那样危急的情势,首先要思考的应该是团结一致。”

“结果却团结了一群外人,却让自己的亲叔叔告老还乡。这其中,我料定必有猫腻。”

董良说起来自己感觉还有些得意。

这一次不是靠着直接抄历史书,而是靠着自己推断出来的东西。

所以董良这次给马良卖弄的时候,忍不住的翘起了尾巴。

有些轻快的在院子里踱步。

马良也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听到这里,大概明白了董良的一些意思。

孙权在那么艰难的时候四处求救,拉拢了一大批外人,却偏偏让自己这个功劳大得出奇,能力也十分优秀的亲叔叔在家里赋闲。

这确实是一个蹊跷的地方。

这么看来,要么是当年孙静和孙权争过,但是孙权应该在周瑜和张昭的支持下赢了。

所以,孙静不得不退隐。

而孙静的大儿子孙暠却不服气,想要起兵反叛,结果有些优柔寡断,被虞翻拦住,最后被孙权坑死在豫章。

要么是孙静没有想争,但是孙权却害怕自己这个功高震主的叔叔。

所以孙权对孙静起了猜疑,或强迫或自愿的孙静告老还乡。

而孙静的大儿子孙暠则对自己父亲的遭遇感到不满,起兵反叛。

董良看着马良若有所思的样子,又听到马良说出来的推断,对这个在自己面前非常恭敬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

不愧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这眼光和智慧确实非常出色,董良稍微一点拨,就能举一反三。

董良也肯定了马良对于孙静两种遭遇的猜测。

“如果孙静是被猜忌,那么一定也会对孙权感到心灰意冷。而自己的儿子又已经死了一年。要说他心里没有恨,是不可能的。那么能被孙权猜忌,说明孙静手里的实力不小。”

“如果孙静当初是和孙权进行了抗争,政治斗争失败之后还能安然无恙?孙静手里可以动用的力量可见一斑。本来就和孙权有斗争。又死了大儿子一定会早做准备,想着报仇。”

“无论如何,孙权号称是三世基业,但归根结底,只是继承了遗产。而孙静,才是那个根根本本从头打到尾,立下赫赫战功的人。论其威望,用其资本,孙静都不可能弱于孙权。”

“不过这些东西一直都是猜测,我不敢将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令我惊喜的是,这一次来的使者,竟然是孙皎。”

“从孙皎的口中,证明了我所有的猜测都是对的。”

董良背着手候,有点得意的摇头晃脑。

“尤其是刚刚从孙皎口中得知,去年孙策刚死的时候,群臣居然要推举孙翊继位,因此,我可以知道,江东那边的争斗是非常的严重了。身处于这样激烈争斗的环境,孙静一定是早做准备了。”

“那先生为何要派陈将军去帮助他们?却又叮嘱陈将军尽量不要动手呢?”

马良问出来又一个问题。

对于这样的安排,董良当然是三思之后的决定。

“我虽猜测孙静不会输,但也不敢保证他一定能赢,将叔至派过去,一来是保住他们的性命,二来收买他们的人心。”

“若他们此番争斗能够胜利。危急时刻,我要不伸出手来,他们又怎能对我们忠心呢?”

“若他们此番争斗不能够胜利。而我也确实对于孙权怀有忌惮。保住他们的性命,也可以帮助日后制衡孙权。”

“一个团结一致的吴郡,不是我想要的。只有将江东各大家族分解开来,吸收到我们的阵营。才是符合主公的利益的。”

马良点头,表示明白。

“可既然如此忌惮孙权,为何不干脆趁此机会杀了他?”

董良笑了笑:“孙权不能杀,最起码不能有我们杀。这也正是我吩咐叔至不能轻易动手的原因。”

“此番大战,我们俘虏了大批江东武斗派。这些人也有相当一部分对于孙权是忠心耿耿。这也是我忌惮孙权,不想留下他的原因。”

“可我们要征战天下,自然要不停的扩张我们的势力。不可能将所有的俘虏都杀光,还是凭借着关、张两位将军。”

“要将这些俘虏收心,自然就不能由我们杀掉孙权。”

董良在房间里一边走,身边还有一个马良做捧哏,一个丁奉做护卫。

莫名其妙的就有了一些狄仁杰的感觉。

而且是那个胖胖的狄仁杰。

忍不住的就一只手摸着自己的肚子,半举着一只手在胸前指指点点。

虽然没有说出,季常,你怎么看?

但是此时的感觉也是非常到位了。

“另外,对于这些俘虏,我其实也并不是非常的在意。我更想要的是那个周公瑾。”

“如果能得到周公瑾,我宁愿不要吴郡。”

“拿一两个郡去换周郎,这样的买卖我觉得是非常划算的。”

“因为一个周郎可以打下一两个州!”

丁奉在一边忍不住的挠了挠头。

“哎呀,这半年我一直在听你们天天夸赞这个周瑜。”

“诸葛先生也在那里夸。董都督您老人家更是天天的挂在嘴边上,他能有多牛啊,他再牛,现在不还是被我们打败了吗?”

面对丁奉的不理解,董良却摇摇头。

“此次周瑜的失败,并不是周瑜的过错。而是我们太强。关、张两位将军在中原也是排得上名号的,在集齐卧龙凤雏之智,徐元直之韬略,周瑜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

“先生,您又忘了说您自己了。”

马良在一旁笑着,董良每次夸人都不夸自己。

总感觉自己先生过分的谦虚了。

马良这样一说,董良也不禁哑然失笑。

“更何况,那周瑜和庞士元是一样的。这样的人才不是百里之才,要给他一个州,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去辅佐一个州牧,才能小试身手。”

“而孙权能给周瑜的太少了。拿出来三四个郡,和咱们对抗,自然对抗不过。”

“那周瑜又是孙策的好友,对于孙权忠心耿耿,整个江东最为忠心的就是周瑜。”

“所以,无论孙权是死是活,我们一旦粘手,就很难获得周瑜的效忠了。”

“周瑜不愿意投靠,鲁肃有着周瑜做榜样,自然也就很难投靠了。”

“一下子失去两个这样的人才。对于夺取扬州的喜悦就没有那么多了。”

“在我眼里,这两个人就是整个江东最顶尖的两个人才。即便是贺齐、陈武、吕蒙,韩当之流躺在一起,我都不想换。”

董良这边和丁奉,马良解释奥秘。

另一边,孙皎已经收拾好了东西。陈到也已经点起齐了兵马。

董良带着众人亲自出城送众人离去。

“贤弟一路小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事不可为,不要纠结,让陈将军立刻护送你们回来。”

孙皎的江湖阅历不够,被董良拉拉踩踩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兄长放心,我一定取得吴郡献于兄长。给兄长在主公面前争光。若事不成,我提头来见,下辈子再结草衔环,报答兄长大恩大德。”

孙皎说完也不等董良再劝。转身打马,带着众人就走。

马蹄飞奔,溅起阵阵烟尘,很快,众人的身影就消失在道路的尽头,淹没在荒尘古道。

“贤弟,贤弟……”

董良还在后面呼喊着,心想着,这臭小子可千万别冲动啊。

死了有什么用,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如果计划失败了,活着还能帮自己制衡孙权呢。

最起码这臭小子万一愣头青犯起来,别把陈到拖下水呀。

董良多少有些忧心忡忡。

回过头来,看见送行的队伍后面藏着两个人。

一个是阚泽,一个是虞翻。

虞翻藏在后面看戏。

这个家伙平时性格直,说话也不好听。因此过去和同僚相处的都很不好。

但偏偏董良是个异类。

董良有的时候也不喜欢和这些文人拐弯抹角。

同时董良自己本身也不是很在意那些,礼节。

虞翻要是和董良吵起嘴来,董良还能阴阳怪气的虞翻说不出来话。

这相处没几天,虞翻被董良气的几次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

但是偏偏的虞翻,因为以前没朋友,总是被人在后面使绊子,和董良相处起来,心里居然美滋滋的,表示不错。

两个人很快相处成了朋友。

虽然一见面,还是忍不住的斗嘴。

董良晃晃悠悠的走到后面,拍了拍虞翻。

指着远去的孙皎说道:“看到没有,孙静的三儿子都那么勇敢,孙静本人的势力,在江东一定很大吧?”

“等孙静收拾了孙权,吴郡再也没有人和他分庭抗礼,你当年坑了人家大儿子,现在怕不怕?”

虞翻翻了个白眼。

“那时候各为其主,有什么好怕。你们把人家大儿子杀了都不怕我怕什么?”

……

第二天一早。

从凌晨开始,感觉着天气就不对劲。

连续炎热了这么些天,今天的感觉更加的炎热。

当天际的鱼肚白发亮的时候,公鸡就开始等待着自己呼唤了那么久的太阳出来。

今天天气这样热,太阳应该会很大。

结果等了好久好久,直到日上三竿的时候,太阳仍然没有露头。

天空中雾蒙蒙的,厚厚的云层将太阳狠狠的捂住了。

太阳终究是太阳。他那强有力的能量,隔着厚厚的云层,依然在释放。

于是,本该是一个圆盘的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盖变成一大片耀眼的光斑。

这云层向上把太阳捂住,向下把大地捂住。

从东到西,绵延数百里。

黄海的沿岸,感受不到清凉。太湖怀抱中的吴县也感到闷热。舒溪上的陵阳县墙内,墙外无论是关羽还是周瑜,手下非战斗减员都很多。

湿热和闷热,比之干热更可怕。

在南方,空气中的湿度太高,人反而难以排汗。

人身自我温度调节功能受到阻碍,就更加容易中暑。

周瑜城中的医官,只能诊断出这些人是得了热病。

病情严重的就只能等死,轻一点的放到阴凉地,灌上几口凉井水,让他们缓一缓。

关羽的军营之中,就显得要专业很多。

军医们将不同症状的病人进行不同的处理。

同时早早准备好各种各样的药包,往往都是在夜里的时候,趁着凉爽煮成汤,白天放凉之后,可以拿给将士们饮用。

妥善的治疗之下,运气很不错,得了热病的并没有死亡病例。

今天,对陵阳县的攻势不得不放缓。

关羽这几天猛烈的对周瑜发动进攻,其余的什么事都抛之脑后。

两个当世名将,不管其他的,只在这城墙之下,方寸之地进行博弈。

但是今天不行了,天气太热,得了热病的人太多。

因为炎热使两个名将不得不不约而同的停下一切作战方案。

不断扩大的热病,终于造成了足够的影响,走进了将军们的眼中。

暂时休战的时刻。关羽允许士卒们在阵营南边的小河里轮流着去休息。

但是一条小河,面对庞大的军队,杯水车薪。

而且还要轮流来,说不定好几天都轮不到其中的一些人。

但是,正如曹操的望梅止渴一样。有这条小河作为盼头,可以增加士兵们的耐受性。

周瑜在城中就没有那么幸运。

陵阳县虽然是依河而建,但是并没有河流从城内穿插。

城墙周边虽然挖了水渠引用河水作为护城河,但是河水都在城墙外面。

只能靠着城中三口井。

命令士兵不停的打出冰凉的井水上来。

大伙轮流消暑。

在石井的上空搭建了大大的凉棚,必须得轮流打水。一个人打上一桶来,就已经热的受不了了。

闷热的空气中没有什么过多的声音。士兵和百姓们热的侧躺在冰凉的地上,藏在阴影里。声音都不想发出一句。

空气中连蝉鸣都听不见一声,估摸着也是湿热的受不了。

这样的天气,实在是熬人。

连续几天高强度的作战,死伤大量增加,对将士们的心志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除了好几天前外面冲进来的三个士兵,陵阳县内已经很久没有和外界联络了。

真真正正的变成了一座孤城。士兵们都感觉到好似浮萍一般飘荡在敌军攻打的浪潮之上。

周瑜看得出来,士兵们士气都很低落。

但是他已经没有办法了,连续几天不停的用各种手段,各种话术去提振士气。

如今能用的手段都用完了,该说的话也都说完了。

实在是外部环境没有一丝希望,没有一点曙光透露出来,光靠周瑜在这里连蒙带骗,空口白牙,想让这些士兵艰苦作战,实在是太为难了。

士兵们不想战斗太多,消极而且有了怨气,这些周瑜竟然无法改变,也只能当成没看见。

还是一个字,就是拖,继续往下拖。

周瑜在这里装聋作哑,只要不正面回答士兵们的问题,士兵们的情绪就还得继续的积攒,虽然积攒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爆发,但是最起码周瑜可以得到这个积攒的过程。


页面连接:http://www.doryang1.com/read_0_mfygg/ygfeybmy.html

无名小说网 69中文网 第八区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吉林省柏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福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